Search

【淑婷分享--好好出口氣】兒子五歲了,情緒週期又來到高點,我們天天起衝突,生氣、哭、悲傷、落寞成了一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淑婷分享--好好出口氣】兒子五歲了,情緒週期又來到高點,我們天天起衝突,生氣、哭、悲傷、落寞成了一套讓人心碎的情緒循環。我很想打破這個僵局,但無法克制自己不耐情緒,同時苦惱伴侶因疲憊而無力應付導致不定時爆發的困境,這陣子我們家糟透了。

臉書回顧告訴我,兒子不是什麼trouble 2 terrible 3,嬰兒時期的他就易哭,想睡要哭、睡醒也哭,一歲後固執、鬧脾氣,兩歲時連多看他一眼或是和他說話都可以惹他大怒,三歲已經能和父母激烈大吵,四歲初次上學,累積的壓力回家後就是爆炸……五歲了,他的行為能力更好(能做到各種你說「不」的事,例如在晚餐前打開一包餅乾吃),也更質疑父母的約束(他不是第一次說「媽媽不要管我」),充耳不聞更嚴重了,開始有不想說的話/不想說話的時刻。

和育兒夥伴討論過許多可能的點,幼兒園壓力的累積、手足競爭的不滿、五歲孩子的自我發展特質、理所當然會出現對父母的挑戰與質疑,加上五年來我們不斷告訴他,他不需要當個討好人的孩子,好了,他真的充滿了不討好我們也能獲得被妥善照顧與愛護的自信(儘管我認為是對的,心裡依舊會受傷呢)。

朋友推薦了我一本書《好好出口氣》,釐清了憤怒是種健康情緒,以及與暴力的分野,這本書序文就吸引了我,憤怒是一種不被了解的人類經驗,因生活背景時常與暴力相連,但暴力與「意圖控制」比較有關,與表達憤怒較無關,而「意圖控制」意指踰越了他人的界線。

這本書給了非常多建議與實例,與大家分享應用本書的一件小事。

---

中午我們一家四口出門,我有幾件待辦事項要獨自帶著嬰兒開車完成,順路送兒子去阿嬤家玩,並送爸爸去趕下午的工作(有時間壓力)。結果出門走到巷口,兒子就生氣了,因為平日我們是騎電動車去,爸爸當機立斷他先去開車不要浪費時間。

我揹著嬰兒,站在路邊看著兒子大發脾氣,哭鬧要回家騎電動車,當下我可以咆哮要他趕快走、一把抓起他拖著走、討好他抱著走、賭氣說我們直接回家不出門了!但書裡寫「憤怒是一種從屬情緒,根源於挫敗、悲傷、尷尬等主情緒」,我想他當下應是控制狂+強迫症毛病發作,不希望有任何不同以往的事發生,與其說生氣,他其實比較緊張、焦躁、難受。

我向他解釋,我沒帶車子鑰匙,而且今天是全家人出門,也坐不下,所以才用走的,他不接受,憤怒情緒拉高。我又說,最近下午都會下雨,地板濕濕的,電動車停在外頭會淋雨壞掉,「你看地板」,他稍微理解了一點,但還是不接受。

我試著照書上所言,「找出發怒的情境」,我判斷剛起床一小時多,他不至於累到不想走,「你不喜歡和平常不一樣,為什麼這次要用走的,覺得不可以,所以很生氣…」重建情境的描述,讓他跟著附和,接著我的話說,要騎車、很生氣。

我看到了兒子憤怒的反應,臉泛紅、落淚、雙腳剁地、雙手揮舞;我再觀察自己的反應,我還沒有被挑起情緒,很平靜、呼吸正常、腦子沒有鬧轟轟,代表我還有能力好好處理。

我建議兒子(照書裡的教學)繼續往下用力踩,把生氣踩掉,協助自己「發泄情緒」;但阻止他揮舞雙手時打到我和嬰兒,「畫出自己的界線」是很重要的,我不接受他因為憤怒而打我(或傷害別人)。

接著,我問兒子,下次出門前一起討論移動模式好嗎?他更氣,說這次都沒討論,其實有啊,是因為他還在玩玩具、連衣服都忘了換,所以沒聽到我和爸爸的討論,我向他保證,下次他若沒注意到,我會提醒他,然後請他一起討論(並非保證下一次一定是騎車),他情緒開始和緩下來,還是口氣很差地說,「下次要討論!」

此時,爸爸也開車來了,兒子不願意上車,我請還不知道情勢發展的爸爸在車上等待,再溝通一次上述的解決辦法,然後提醒他,他可以盡量把氣發完,因為爸媽的任務是協助他好好生完氣(認識這個情緒),但到了阿嬤家,其他家人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會嚇到、不知所措、感受到壓力(情緒就會演變成無形暴力),那就不好了,我對家人也會感到心疼。

上車後,他因為太生氣拒絕聽CD,我們從善如流停掉音樂;下車後,他告訴我,還剩下一半的生氣,我建議他把最後的生氣用力發泄完!然後阿姨來了,他們手牽手開心離開了。

長達好幾週的風暴期,我們首次好好走完了「生氣」,但絕對不是我很厲害,或是什麼可以大肆誇耀的事。

我知道是因為自己前晚睡眠狀況較好、當天無時間壓力,才有餘裕如此處理,天時地利也要人和啊!即便把書讀得滾瓜爛熟,好學生如我,大概十次成功一次就偷笑了!只能說,繼續一起加油吧孩子!


Tags:

About author
雖然一個在亞熱帶的台灣,另一個在寒冷的北國波蘭,但是新手媽媽淑婷和蔚昀在育兒路途上感到的徬徨無助和孤單,是一樣的。她們都曾經狂翻教養書/部落格,為了自己的孩子無法像書上/網路上的小天使一樣乖巧而崩潰,千百次自問:「我是不是遜媽咪?」但是,當她們開始對話,淑婷和蔚昀發現:「原來我們已經夠好了!」這份交換日記紀錄了兩個媽媽真實的育兒心得,以及自我的成長過程,希望可以帶給讀者安慰、鼓勵,激起更多對話,讓所有的爸媽都在育兒這條路上昂首闊步。
這是波蘭媽媽蔚昀和台北媽媽淑婷的交換日記,由一樣是新手媽媽的yoyo繪製
View all posts